

中期评估合影
桥洞生态共益实验室
项目汇报人:唐薇
项目通过固定持续的堆肥活动发展培育志愿者,以共创参与的形式培育宣讲员,并逐步建立专业机构退出的可持续机制,培育居民自运营能力。经过三年发展,桥洞生态共益实验室从无到有,初步形成居民以堆肥为链接的交流、社交的公共活动场所。后期将建立堆肥师标准,并进一步加大教育力度。
自然博物馆讲解员培育
项目汇报人:何婉容
自然博物导览员培育是绿动计划今年的新项目,4个月来累计开展线下活动六次, 97人次参与,以儿童和亲子家庭为主,活动的效果明显,打开了自然教育在地性的局面,链接了至少三组愿意共创的家庭。在导览方面,参与者虽然可以讲出内容,但因无可参考的导览模板,目前对于此部分内容,还在探索中。
麓野里·自然屋社区自然教育基地
项目汇报人:丁洁
麓野里·自然屋是绿动计划今年的新增项目,旨在深度联动居民、社群、共创伙伴等,通过系列自然教育活动,与居民共创自己的自然教育基地,激发热爱家园之情。自项目开展以来,已发展15人的志愿共创核心团队,吸引议题关注者144人, 下一步将共创“一米菜地”, 开展更多自然教育活动。
公民水环境科普公益短片
项目汇报人:艾米丽
本项目聚焦水环境议题发展,旨在通过项目开展,从制作科普短片、传播水环境保护知识、孵化更多志愿者积极参与发展议题,链接水环境/在地商家等合作伙伴、初步形成水环境科普公益短片议题发展机制。
目前,已发布第一期科普视频,在线播放量7000+,从第二期开始,加入科普配音,充分调动参与者积极性,由5-15岁儿童青少年共20人共同完成创作。科普短片主要通过线上长期持续循环传播方式,今后希望能通过麓湖在地机构科普传播平台,加大力度、广泛多样进行传播,让水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。
生态湿地营造及教育
项目汇报人:毛姝
绿动计划新增项目,项目从零开始,通过多场线下活动,已发展议题小组成员119人,核心协作小组15 人,能够代表议题小组进行交流的骨干有3人。在项目开展过程中,议题小组与在地机构建立链接,重视参与者的反馈,在专家持续赋能的情况下,逐步完善设计过程,让参与者在活动中获得自身成长。
评估建议
在评估中,评估小组根据项目所存在的问题予以了一一指导,我们对意见进行了归纳整理,具体如下:
1、项目的开展是个动态生长的过程,可以在开展过程中不断去迭代活动内容,尊重参与群体的共性和个性。
2、加强项目宣传,善用平台资源,让更多的人了解项目意义。
3、基金会资助的目的,还是希望借此培养一批对生态环境感兴趣的机构、推动者,秘书处需要做好资助服务,从能力建设、资源协调、专家库建立、宣传渠道等多方面进行提升。
4、在项目推进过程中,推动人需要仔细观察项目本身的条件,需要关注到参与人在项目里的成长,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。
5、我们需要思考,如何建立一套体系,让公益产品可持续发展。